说到教育,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学校教育。就像近日一则“北京小学学区房25万一平仍抢手”的新闻,父母出资上千万只为让孩子就读某名牌小学。其实,除了学校教育,父母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。“买‘天价学区房’,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质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“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。”全国人大代表高阿莉说。
今年两会上,还有哪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提议呢?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俞敏洪(全国政协委员、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):期望设立“家庭教育日”、落实家庭教育政策。
吴正宪(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模范教师):将家庭教育工作提前到大学和婚前阶段,把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。
曹德旺(全国政协委员、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):国家应该为家长教育立法,让家长“持证上岗”。
陈秀榕(全国人大代表):一方面要通过立法让家长明白,如何科学教育孩子,另一方面要调动社会力量来进行科学教育知识的培训。
去年底,全国妇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《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,明确提出:“推动完善家庭教育政策措施,出台家庭教育法律法规,初步构建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政策框架”。
在孩子成长的路上,其性情、品格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塑造或养成,父母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。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,就是一种无声的潜意识教育,往往可以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,起到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关键作用。
![]()
有人说“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,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”。家庭教育其实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,可“唯分数论”在现行教育环境中仍然较为突出。
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,很多家长并不具备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。有关调查显示,近50%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,“80后”独生子女家长对如何养育多子女的问题束手无策、倍感困惑。
《2016年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》则显示,全国4万多0到10岁儿童家庭随机抽样调查中,中国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“爱”的真谛,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恐惧、贪婪、功利心当做“爱心”传输给孩子。
在不绝于耳的新闻报道中,“熊孩子”也是一个高频词汇。校园欺凌事件不断、犯罪趋于低龄化、坑爹、炫富、拜金、攀比现象更是一次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底线。
这些事实说明,涉及家庭领域的文化、价值观以及家庭教育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改善家庭教育品质,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迫在眉睫。
事实已经证明,教子成材的基础和关键是有品质的家庭教育。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,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,家长们就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,, 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,为教子成长成材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。
【父母必修课】
教育的本质意味着:一棵树摇动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